学龄儿童是指7—12岁的儿童,他们在处于上小学的阶段。这时的儿童身体生长发育速度比较平稳,但体力消耗大,智力发育迅速,而且在营养上要为日后的青春期作储备。所以,虽然学龄儿童年纪较小,但他们所需要的营养却是十分高的,不过学龄儿童的消化系统还没到达成熟阶段,其消化能力还不够完善,所以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要在饮食上多花心思。
(一)营养需要
1.热能、蛋白质。学龄儿童热能需要明显相对高于成年人。如7岁男童体重平均22kg,约为成人的1/3,热能供给量却为7.5MJ,相当成人的3/4。尽管学龄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及活动量存在个体差异,但热能需求比成人高的这种倾向性是一致的。由于一般学龄儿童的消化能力仍未成熟,故对热能的浓缩性要适当给予照顾。注意热能摄入过多可能是童年、甚至成年后肥胖的因素,但如摄入过低,儿童会减少活动量,由此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学龄儿童对蛋白质的需求也较高,7岁男童的蛋白质供给量为60g,已接近成人的供给量;如按每千克体重计,其蛋白质需要量低于学龄前儿童,高于成年人。
2.矿物质、维生素。由于饮食关系,小学生缺铁性贫血也多见,此外在青春期前也须储备一些铁,因此要按供给量l0—12mg充分供应,并注意铁的吸收利用率的提高。儿童骨骼增长及矿物化需要大量钙,小学生钙的供给量为800-1000mg,基本上比成年人高。B族维生素中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的需要量均随热能摄入增加而增高,并且在体力活动加剧、紧张脑力活动时也相应增加其需要量。
(二)饮食安排
此阶段儿童进入学习环境,有课业负担及纪律约束,易于精神紧张使食欲有时受影响。此外生活节奏往往与成人相同,但胃容纳量小,消化能力末完全成熟,如不加以适当照顾,可影响热能、营养素的充足摄入。据调查学龄儿童最突出的问题是早餐摄入不足,导致因饥饿而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效率降低和影响生长发育。在膳食安排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供给合理平衡膳食
在热能充分供给前提下,注意蛋白质的质与量,及其它营养素的供给。做好荤素、粗细搭配,防止过食零食、甜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2.作好一日三餐膳食安排
尤其注意早餐热能、蛋白质的摄入,使早餐供热占一日总热能的30%;午餐不能过于简单,热能约占全日的35%一40%;晚餐为30%一35%。若于上午课间能适当补充点心,将对学生健康及上午学习效率会很有帮助。如学校能供给学生一顿午餐,提供全日所需热能的1/3,全日所需其它营养素的1/2,则会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及生长发育。
为了小孩往后在身体和智力上都能均衡发育,家长们就要为孩子补足所需的营养素,并且在饮食安排上要合理,让自己的下一代能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