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是不是病?

2009-7-18 10:50

我要咨询 我要预约

    广州仁爱医院的专家,就患者耳鸣问题做出解答,专家指出,造成耳鸣的问题是复杂的,耳鸣一词源自拉丁语,意为“叮当声”,医学上的定义为在外界没有声音传入耳时机体产生的声音感觉。耳鸣可以出现于一侧或者双侧耳,伴有烦恼,睡眠困难,注意力难以集中,重症者严重影响身心健康。耳鸣发生率较高,约17%的人有过耳鸣体验。值得指出的是,耳鸣为症状,而非疾病名称,其可作为梅尼埃氏病、听神经瘤、突发性聋等疾病的表现,但多数耳鸣者并不能发现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
    耳鸣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声音来源的不同可将耳鸣分为起源于听觉结构外的耳鸣和起源于听觉结构的耳鸣。起源于听觉结构外的耳鸣只占临床的少数,声音来源为机体自身产生的噪音,如因腭肌痉挛或鼓膜张肌痉挛引起的肌源性自体音,其特征为规律短声耳鸣,痉挛音较强时甚至他人在几尺外亦能听到。邻耳部位出现血管异常,如动静脉瘘、血管瘤等时产生血源性自体音,其特征为耳鸣的节奏与心跳节奏一致,呈搏动性。根据耳鸣声响特征并对头颈部彻底检查,这类耳鸣多可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
    多数耳鸣可以归因于大脑听觉神经系统的功能性紊乱,而非是耳部的病变引起。调节神经反应的药物可以消除病理性兴奋,抗抑郁药物帮助患者耐受耳鸣,中医药也常被用来治疗耳鸣。遗憾的是这些药物只对部分患者有效,并可能产生负面效应。
    由于耳鸣可能是某些器质性病变的伴发症状,因此对于所有耳鸣患者均需要经过规范的耳科视诊及听力学评估、影像学检查,进行及时的对因诊断。近年来,对于排除了耳部器质性病变的患者,依据人脑有主观选择能力以及听觉可塑性特点,开发出一种被称为耳鸣再训练治疗的行为治疗法。人脑选择性地接受或拒绝声信号的现象随处可见,譬如马路上窃窃私语的恋人可以“听不到”身后急促的车铃声,开小差听窗外鸟叫的学生可以“听不到”老师的叫唤。利用人耳对声音的主观性选择能力,对于耳鸣患者而言,时刻处于有声的环境、以及配用助听器改善对正常声音的察知,均可以帮助患者将注意力从耳鸣上转移开来,这也是该疗法的基本原则。一般说来,经过12至18个月治疗,可以将耳鸣的感觉从患者的意识中滤除。耳鸣再训练治疗后,虽然耳鸣客观上仍然存在,但是可以帮助80%以上的患者摆脱耳鸣带来的身心困扰,并且疗效稳定,极少复发。
 

相关文章

耳鼻喉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