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在慢性中耳炎有耳膜穿孔者,特别要防止不洁的水经外耳道进入中耳,造成发炎的加重,必要时可用耳塞塞住耳道来预防,若水进入耳朵时,可用吹风机吹乾,或侧...[详细]
来自美国的研究报告称:婴儿平躺着喝水、喝奶,水或奶会向鼻咽方向流入,有导致中耳炎的危险。所以,宝宝喝奶或其他饮料时,要将他的头抬高一些,并随时给他擦掉流出来的水或奶。 [详细]
中耳炎患者要静养,还要保持充分休息时间,儿童中耳炎患者睡觉时,应尽可能垫高头颈部,减少其充血肿胀,以免加重中耳炎症导致疼痛加剧。保持乐观、冷静的心态,和感冒一样,中耳炎是一种很普通的...[详细]
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这可能也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中耳积液中有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等的存在,积液中也曾检出过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以及补体系统、溶酶体...[详细]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多见。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详细]
临床上将中耳炎分成急性、慢性细菌性(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几大类,化脓性中耳炎耳道溢脓是其主要症状,急性期有耳痛是符合我们传统的中耳炎概念的,但分泌性中耳...[详细]
已经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下就不要去游泳了,游泳容易得中耳炎。夏天游泳得的最多的病不是中耳炎,而是外耳道炎,也就是刚才说的掏完耳朵或者回来进水为了弄出来使劲掏,耵聍一湿之后保护作用也减...[详细]
化脓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见的两类中耳炎。前者表现为耳内流脓,脓多可将鼓膜挤满,主要由细菌感染所致;分泌性中耳炎则表现为鼓室积液,可由细菌、病毒感染导致,也可能缘于鼻咽癌、鼻咽管...[详细]
婴幼儿患中耳炎往往和喂奶姿势不正确有关。有的妈妈或保姆在喂乳时图省事,让婴儿平卧喂奶,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婴儿来不及吞咽而呛咳。这些都可能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从咽鼓管进入中...[详细]
急性中耳炎的诊断须靠耳鼻喉科医师以「鼓气式」耳镜详细检查,医师会先将病人的耳垢或分泌物清除干净,再观察耳膜的颜色,透明度,位置等的改变,并借着「鼓气」观察耳膜的可动性,以诊断是否有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