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中耳炎,以耳道流脓为特征。多发生于儿童。属于中医学中“耳脓”、“耳疳”等。俗称“烂耳朵”、“耳底子”。临床多将本病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大类进行治疗,在急性期如未彻底治愈,则将迁延成...[详细]
急性期鼓膜充血、内陷、光锥变形或缩短,锤骨短突外突明显;鼓室积液后鼓膜颜色改变,呈淡黄、橙红或琥珀色;若病程较长,则鼓膜多灰暗、混浊。若分泌物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详细]
耳内滴药方法要正确,先用消毒棉棒蘸过氧化氢液将耳内脓液洗净,再用棉棒擦干后滴药,药量稍多,约5-10滴,然后轻拉耳廓、压耳屏数次,使药液进入中耳内。姿势应侧卧,患耳朝上,停留约10分钟以...[详细]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以听觉障碍为主,无明显周身不适,体温可微有升高,早期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者可有高热,哭闹不安。[详细]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患者由于咽鼓管粘膜因较长时间的充血、水肿,变得增厚或粘连,引起咽鼓管的功能不良。鼓室内由于长期负压,使鼓膜内陷,活动的范围变小,因此出现耳聋、耳鸣症状。[详细]
实际上,听骨链中断引起耳聋的原因远远不止因化脓性中耳炎所致,如非化脓性中耳炎可引起听骨粘连,外伤可使听骨骨折或脱位,先天性听骨畸形或耳硬化症,都可表现为鼓膜存在或完好却听力下降,听力...[详细]
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畏寒、发热、怠倦、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一旦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详细]
如有眩晕、呕吐、面瘫、剧烈头痛、寒战、高热等症状出现,证明已有并发症发生,应立即去医院就诊。[详细]
据美国科研人员报道,对于急性中耳炎(AOM)患儿,抗生素治疗5、7或10天的疗效基本一致。[详细]
家住重庆沙坪坝的36岁林先生,连续30年来,每年的夏天都会患上中耳炎。今天上午,林先生来到新桥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经专家诊断后才得知,每年夏天他都会患中耳炎的原因,竟然是他喜欢游泳而留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