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患者57.2岁时会转变为肝硬化

2010-7-26 21:4

我要咨询 我要预约

  过早停止治疗病毒卷土重来
     
  目前全世界3.5亿的慢性乙肝感染者中,75%居住在亚洲,其中中国拥有大约1.3亿。每年大约有52万死于肝硬化和肝癌。最早用于抗乙肝病毒的核苷类药物,在长期应用中,病毒已渐渐产生耐药性,使原本有效的药物变得不再有效。
  
  美国肝病研究协会2007年公布的最新版《乙肝防治指南》建议病人,一旦他们的病毒载量——即血液中乙肝病毒的含量——谷丙转氨酶水平降低到检测限以下并已产生e抗体,那么就要停止用药。而最新研究发现,一旦过早停止治疗,病毒将继续对肝脏大肆进行报复性破坏。研究发现,在3233名接受调查的患者中,约有74%的患者平均在57.2岁时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尽管他们平均在35岁时就产生了乙肝的e抗体。
  
  为此,新版《指南》提出:慢性乙肝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持久抑制乙肝病毒(HBVDNA)的复制、延缓肝脏疾病的进展”,最终目标是“阻止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肝癌细胞的发生”。

  乙肝治疗须长期抗病毒治疗
  
  新版《指南》认为,为了达到乙肝治疗目标,就必须坚持长期抗病毒治疗。而长期乙肝治疗的主要问题是抗病毒耐药变异的产生,因此,对于初始治疗患者,从治疗一开始就要优先选用抗病毒能力强、耐药率低的药物。目前,减少耐药发生率首先是减少血液中病毒的数量或者尽可能降低病毒载量,最好能降至低于检测限的水平。因为,病毒复制越低,发生变异的可能性越小,耐药率的发生也就越低。其次,药物本身要具有较高的“耐药基因屏障”,即病毒要在好几个位点同时发生突变时才会发生耐药变异。
  
  新的药物如恩替卡韦比最初的抗病毒药物,疗效更好,抑制病毒复制的能力更强,耐药率最低,被专家们推荐为主要一线用药。

相关文章

肝病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