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本可拒绝乙肝
每一个做妈妈的,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而对于李女士来说,她的这个愿望简直就是奢望。孩子生下来一个月,就查出感染了乙肝病毒。然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她的无知、隐瞒自己的病情造成的。16日上午,李女士向记者倾诉了她给孩子带来的不幸。
李女士今年32岁,去年3月份结婚。李女士的爷爷患有乙肝,早在她幼年的时候,爷爷就因肝硬化去世了。她的父亲也没有逃脱乙肝的折磨,47岁时因肝腹水去世。在她18岁时,体检显示乙肝抗原呈阳性。母亲告诉她:“这是家族遗传病,你就认命吧。”然而,正是母亲的这句话,将李女士引入误区,并且影响了下一代。
就业后,二十好几的李女士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每每知道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男方就离他而去。为了自己的幸福,李女士决定隐瞒病情。2004年,她结识了现在的丈夫,他们感情很好,并且很快结婚,当然婚前没有去进行体检。
去年5月份,李女士发现自己怀孕了,当时的她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就要做妈妈了,忧的是自己的乙肝有可能会遗传给孩子。“这是家族遗传病,你就认命吧。”母亲这句话又回响在她的耳边。
怀孕期间,正好赶上丈夫经常去济南出差,李女士就拒绝婆婆的陪同,经常自己去医院做检查。今年2月份,一个可爱的男婴呱呱落地。一个月后,李女士背着家人偷偷为孩子做了检查,她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孩子乙肝抗原呈阳性。
为此,李女士非常苦恼。前几天,她将此事透露给高中时的好友,好友是学医的,立即反问她:“为何不到医院做乙肝病毒母婴阻断?”当得知已错过母婴阻断时间时,李女士犹如遭遇晴天霹雳。
切断乙肝母婴传播“脐带”
乙肝究竟对人类带来多大威胁?是否真的能干扰母亲对婴儿的传播?记者来到广州仁爱医院医院,从肝病科的侯玉洁副主任那里找到了答案。
侯医师告诉记者,乙肝流行面广,传染性强,人一旦感染该病,肝脏就会发生炎性病变,造成肝细胞受损,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治疗不及时将有可能转化成慢性肝炎、恶化成肝硬化、肝腹水,16.5%-51.1%的肝硬化会产生癌变,得了肝癌就等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目前,我国大约有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感染率为10%%,也就是每10个人中,就有1个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由于谈“乙肝”色变,很多乙肝病毒携带者都对同事、朋友甚至自己的家人加以隐瞒。
除了输血、性、饮食传染途径外,母婴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郭主任强调,乙肝病毒并不能遗传,而是感染,所谓的“乙肝遗传”其实是一种误解。如果怀孕母亲是“大三阳”,那么生孩子时传染给下一代的概率是90%———95%。母亲将乙肝病毒传染给孩子,与成人感染乙肝病毒不一样,危害特别大。新生儿肝脏受到病毒的侵害产生耐受性,对药物不敏感,易形成慢性化,最终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侯医师说,患上乙肝,除了危害身体,在就业、当兵等方面都可能受到限制。
母婴之间传播乙肝主要有三种途径,一种是怀孕时通过脐带和血液传播,一种是在孕妇生产时通过产道传播,另外一种是通过母乳喂养传播。对于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一方面可以使用药物将孕妇体内的乙肝病毒传染给胎儿的能力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可以在婴儿出生后利用免疫方法阻断来自母体的乙肝病毒。目前,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提倡使用后一种方法。
目前,阻断母婴传播保护率为87.8%,也就是说,实施阻断母婴传播后,有近9成的婴儿可以不被感染。侯主任说:“遗憾的是,很多乙肝携带者对乙肝母婴阻断技术并不了解,每年到她这里咨询和做阻断的只有30-50例,且都是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人群。在农村,知道这项技术的可能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