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脂肪肝的自我诊断
1、是否有肥胖症
标佳体重:男性:(身高-105cm)公斤,女(身高-100cm)公斤
超过标准体重的10% 超重
超过标准体重的20% 轻度肥胖
超过标准体重的30% 中度肥胖
超过标准体重的50% 重度肥胖
如果您属于肥胖症,患脂肪肝的可能性约50%。
2、饮酒史
(1)每日饮烈性酒80-120ml,持续10年以上,90%有脂肪肝,35%有洒精性肝炎,10%酒精性肝硬化。
(2)每口饮酒所含酒精80-100ml,(酒精量=饮酒量x饮酒度数x0.8)连续5年可导致脂肪肝,连续20年可导致肝硬化。有实验表明,健康人每日酒精摄人超过100ml,连续10-l2天即可形成酒精性脂肪肝。
(3)每日饮啤酒3瓶,5-10年也可引起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与个体差异有关,低耐受者更易形成脂肪肝,短期内大量饮酒可快速形成脂肪肝。
3、平常检查时是否血脂高。
高脂血症与脂肪肝是互为因果,高脂血症患老中约30-50%合并脂肪肝。如伴有转氨酶(ALT)升高,就高度怀疑是否有脂肪肝。
4、血糖是否偏高。
糖尿病或血糖超过正常范围,可能约50%会合并脂肪肝,如果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的可能性极大。
5、快速减肥或空肠回肠分流手术减肥。
营养过剩引起的肥胖症固然容易诱发脂肪肝,人为节食、厌食造成的营养不良同样也可形成脂肪肝。这是因为血糖过低刺激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脂肪组级动员大量脂肪酸进入血液以补充能量,血中的游离脂肪酸增多,超,过肝脏的脂代谢能力,形成肝内脂肪堆积。另外蛋白摄人不足,使载脂蛋白合成障碍,脂肪的转远能力下降,血脂升高,肝脏脂肪不能及时运出去,造成肝内脂肪堆积。如果近期体重下降大、快(每月超过5Kg),极易诱发或加剧脂肪肝。手术减肥后半年内脂肪肝的发病率较高,10年后约10%发展为肝硬化。
6、首次妊娠的初产妇如血脂升高,或常用四环紊容易形成脂肪肝,应高度警惕。
7、药物引起脂肪肝。如四环素、乳清酸、肾上腺皮质激紊;瞟呤 。
8、儿童肥胖症。计算儿童的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cm)一般>22可认为是肥胖,BMI值越大,脂肪肝的发病率越高。
9、在以上几项的自我判断基础上,结合有无临床症状,进一步综合分析,如是否厌食、乏力、精神不振、头昏、目涩、腹胀胸闷、睡眠不好、肝区不适等,就可初步分析自己或家人有没有可能患上脂肪肝,然后到医院去诊断、治疗。
二、脂肪肝的西医诊断
1、病史
2、临床症状、体征。
3、实验室化验、肝功指标、血脂指标。
4、B超或CT检查
三、脂肪肝的中医诊断
脂肪肝属中医的痰症、瘀症、积症。病之根本在于肝脾气虚,表现为湿热、痰饮、血瘀、气滞。治疗原则为利湿化痰、活血化瘀、饼肝理气、健脾补肾,常见的辩证分型:肝郁气滞、痰湿阻络、肝肾气血阴虚、脾肾阳虚、瘀血内停等。
四、脂肪肝的常用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降血脂药:如血脂康、氯贝丁酯、烟酸、亚油酸、熊去氧胆酸、他什类等。降脂药虽能调节血液中血脂的浓度,但对排出肝脏内脂肪效果不佳,有的对肝功能有损伤,副作用较大。保肝药:肝得健、凯西来、谷胱甘肽、牛黄酸、维生素B、B、C、蛋氨酸、卵磷脂等。保肝药物具有保护肝细胞,促进肝功能恢复的作用,有助于纠正肝脏脂代谢,降低血脂的功效。但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脂肪肝的特效药物。血脂不高的脂肪肝患者一般不用降脂药,肝功无明显异常的脂肪肝患者也不必服用保肝的药物,肝硬化患考可以进行肝移植手术。
中医治疗:肝郁气滞型常用柴胡舒肝散加减;痰湿闭阻型常用桃红四物汤加减;痰湿阻络型常用胃苓汤加减;肝胆湿热型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脾气虚弱型常用补中益气汤、四逆汤加减;肝肾阴虚型常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饮食疗法:首要的是成酒。饮食结构讲求科学,保证营养平衡,杜绝暴饮暴食,注意优质蛋白、维生素的摄人,根据不同类型脂肪肝确定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饮食疗法在治疗脂肪肝中十分重要。
运动疗法:肥胖症、高脂血症、脂肪肝都与运动量有关,可以称为“运动缺乏性疾病”。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脂肪肝的恢复,这是因为:
(1)体育锻炼可以激活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的脂蛋白、脂肪酶,使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相互平衡转移。(2)可使血清中的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水平降低,促进胆固醇的分解。(3)增加葡萄糖的耐量,保持稳定的健康体重。(4)可消耗体内过多的热能。运动应以有氧运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