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外治疗胆囊结石有下列方法可供选择:
1、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认为不需药物治疗或不急于行胆囊切除术,但这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如并发胆源性胰腺炎、化脓性胆管炎,甚至胆囊癌。因此必须密切观察和随诊。
2、溶石疗法自1891年首创乙醚灌注溶石以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治疗药物也不断更新,目前口服的溶石药物脱氧胆酸和熊脱氧胆酸对治疗胆固醇结石确有一定的效果,但此药物的应用不仅有严格的适应征,而且有肝毒性,反应大,服药时间长,价格昂贵,且停药后胆囊结石复发率高。
3、中医中药诸如中草药、耳针、磁疗仪、振荡仪、气功等,具有一定的消炎利胆、解痉镇痛的功能,对治疗胆囊结石有一定的作用,但对溶石或排石尚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即使对个别患有细小胆囊结石的患者有效,但效果不彻底,故目前溶石排石的临床应用价值尚未确定。
4、体外冲击波碎石从理论上来说它是一种非侵入性、安全和对治疗胆囊结石有一定功效的新方法。但事实上此法有也严格的适应征,同时胆囊结石不等同于泌尿结石,前者比后者更难排出,有血气胸、胰腺炎等并发症的胆囊结石患者不建议用此法。
5、胆囊切除术自1882年首次施行以来,时至今日,切除胆囊仍是治疗胆囊结石最有效的方法。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也不主张一律要行胆囊切除,但应观察和随诊,如有下列情况时,应尽早考虑手术治疗胆囊结石:①口服胆囊造影检查时胆囊不显影;②结石直径超过2—3厘米;③胆囊壁局限性增厚或弥漫性增厚大于5毫米,瓷性胆囊、胆囊萎缩;④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胆囊积水;⑤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或胆囊息肉样病变或腺肌瘤;⑥有胆囊遗传种系基因的患者;⑦疑有胆囊肠道内瘘或胆囊癌者。⑧合并糖尿病但糖尿病已基本控制;⑨老年人和有心肺功能障碍者。后两种情况时,一旦急性发作或发生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或胆囊积脓、穿孔等并发症而被迫施行急诊手术时,危险性远较择期性手术大。
剖腹行胆囊切除术,不仅可以较为正确地识别胆囊病变,合理地实行病灶清除,同时还可以较全面探查腹腔其他部位的病变,尤其是肝胰的病变,若发现肝囊肿、肝血管瘤或可疑肝癌,可立即行肝囊肿穿刺引流,肝血管瘤局部注射硬化剂或肝脏可疑肿块穿刺或部分切除活检,若病变较局限亦可行根治性切除,可达到一举两得。若术前已证实或高度怀疑有胆总管结石或术中胆道造影证实有结石或术中发现胆总管增粗并扪及结石时应立即行胆总管探查术,即可取出结石并置胆总管“T”管引流,还为术后胆道镜检查取石打下了基础。
6、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即在全身麻醉下,利用电视荧屏的监视,通过3—4个腹壁小戳孔,将带有光导纤维的腹腔镜及与之配套的的特殊手术机械插入腹腔进行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性手术。本术式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对病人全身及腹腔局部的干扰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遗留疤痕较小等优点。适应证同一般剖腹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的剖腹胆囊切除术相比无疑具有诸多的优点,应视为最佳的选择,但也并非人人皆宜,有下列情况者应视为禁忌证:①疑有胆囊癌变者;②合并原发性胆管结石及胆管狭窄者;③腹腔内严重感染及弥漫性腹膜炎者;④疑有腹腔广泛粘连者;⑤合并妊娠者;⑥有严重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而难以耐受全身麻醉及手术者;⑦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腹腔镜手术中,一旦遇有解剖变异,解剖关系不清,出血难于控制或意外创伤,应及时转为开腹手术,患方对此应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医方更不能盲目追求手术的高成功率而造成严重后果。
7、消炎利胆、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急性发作时,抗感染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但解痉止痛的中西药仅适用于胆绞痛偶发,或症状轻、胆囊尚有功能的患者。无症状时毋需服药,注意调节患者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8、微创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这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治疗胆囊结石手术。在彻底取净结石的同时,完整保留胆囊。手术具有微创、可视、安全系数高等优点,术后1天就可下地活动和进食,住院3到5天即可出院。手术适应征为胆囊功能完好、非充满型、非泥沙型胆囊结石、结石无嵌顿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