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如何

2011-10-21 14:16

我要咨询 我要预约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组复杂的症候群,其发生是由于丘脑下部—垂体—卵巢之间激素分泌量的关系异常,破坏了相互之间的依赖与调节,因而卵巢长期不能排卵,患者发生一系列的异常症状,如月经稀发、闭经或不规则阴道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不孕、肥胖、多毛、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及恶性变化,以及双侧或单侧卵巢呈多囊性改变和一些激素水平的改变等。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关于阐明,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下丘脑—卵巢—垂体反馈失调所致,部分病人与肾上腺、胰腺功能失调有关。

  (一)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青春发育亢进学说

  在正常少女,首先肾上腺功能在青春期前成熟,分泌的雄激素量逐渐增加,从而促进了丘脑下部—垂体—卵巢轴关系的建立。当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出现足够的脉冲式释放时,才能促使丘脑下部—垂体—卵巢轴的成熟及排卵。

  (二)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

  精神因素如忧虑、烦恼、恐惧或过度紧张等均可成为致病因素。青春期少女对各种刺激尤为敏感,通过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递质如多巴胺、鸦片肽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原的抑制性调控等干扰轴的功能,导致轴功能失调,引起多囊卵巢综合征。

  (三)胰岛素作用异常

  患者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从而代偿性增加胰岛素的分泌而引起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可以引起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有刺激人卵巢泡膜—间质细胞产生雄激素的效应,作用机制为雄性激素水平升高而导致。

  (四)遗传因素的作用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遗传倾向在临床上不难见到,如姐妹、母女、双胞胎等均可同时有多囊卵巢的表现,可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亦有报道多囊卵巢患者中染色体长臂缺失,染色体有数目异常,结构异常及嵌合体等。

相关文章

妇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