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一般在“七七”(即49岁)之年即月经闭止不行,称为“绝经”。部分妇女在“绝经”前后伴随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如月经紊乱、眩晕耳鸣、烘热汗出、面红潮热、烦躁易怒、肢面浮肿等各种症状,称为“经断前后证候”,又称“经断前后诸症”。现代医学称为“更年期综合征”。
本病表现有轻有重,有的单见一种症状,有的多种表现共存,少数病人还有可能出现个性特征改变,甚者可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其症状持续时间也有长有短,短则数月半载,长则可达数年之久。
四十岁以上的女性如果只是月经期、经量逐渐减少,直至绝经,其实应该属正常生理现象,也可以说是好事情。但由于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有些人在四十岁以前或者五十五岁以后过晚出现绝经情况,都不是很好的现象,应该及早就诊。
更年期综合症西医建议:
1、四十岁后,女性如果出现月经紊乱或感到不适最好找医生检查。
2、对于月经开始减少或者刚刚出现绝经的女性来说,并不等于卵巢已经不再排卵,所以避孕工作依然重要,一定不能忽视。
3、女性在更年期到来之前,很容易产生潮热、烦躁的现象,因此这方面的自我调节也要注意。
中医:有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女性的更年期年龄大部分在45岁~55岁之间,绝经的平均年龄在49.5岁左右。
如果有人在这个年龄段之间出现月经期短、量少等情况,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但这是有严格年龄考虑的。当然也有月经紊乱现象在更年期之前提早出现的可能性,但这一定要通过专科医生诊疗以及相应的检查化验来判断。
更年期综合症中医建议:
1、四十五岁到五十五岁之间的女性出现月经量少,但周期规律、无其他不适的情况属于正常情况,可以简单判断更年期即将到来。
2、女性更年期到来的时候,若出现潮热、汗出、眩晕、疲劳等多方不适的情况,要及时到医院找妇科大夫咨询或治疗。
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的一个生理转折,是脏腑功能衰退,生殖机能丧失的开始。故《内经》中说:“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绝经前后证候多以肾虚精亏,心脾不足,肝失调和为主。
(1)肝肾阴虚:素体虚弱,或因疾病,产育过多,七情过极等,致使营阴暗耗,精血亏虚,而出现本类证候。
(2)脾肾阳虚:素体脾肾不足,或因劳累过度,房事不节,久病损伤等,致使阳虚内寒,脏腑功能衰退而致本病。
(3)阴阳俱虚:绝经之际,精血亏虚,肾阳失温。真阴真阳亏虚,不能激发、推动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而致诸症丛生。
(4)心脾两虚:素日心脾不足,或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复断经之年肾虚精亏,脏腑机能减退,更致心脾不足,故而为病。
(5)心肾不交:经断之时,真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妄动,心火又不能下归于肾,心肾不能相交,以致使心肾失济而成本病。
(6)阴血亏虚:素日心脾不足,或思虑过度,耗伤阴血,年至七七,阴血益亏,不能濡养心神,故而出现本类证候。
(7)肝郁脾虚:素体情怀不舒,肝气郁结,经绝之际,脾虚气弱,易致肝气乘脾而形成本病。
(8)冲任不固:冲任气虚,功能不足,不能制约固摄经血,从而导致月经周期紊乱,反复出血。失血既多又可累及心、肝、脾、肾,引起本类证候的发生。
(9)气郁痰结:情志抑郁不舒,肝气郁结,水湿运行受阻,聚湿为痰,痰气互结,阻遏气机升降,而导致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