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痛经的简易穴位按摩法

2014-9-21 12:30

  痛经是指女性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休克。通过简单的中医穴位按摩可帮助缓解经期不适症状。

  1.太冲

  位置: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凹陷点处。

  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以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的指腹揉捻左太冲1分钟。

  功效:“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太冲是肝经上最重要的穴位,对女性月经不调也很有效,此穴按摩可舒缓女性因肝郁气滞引起的痛经,从而达到柔肝止痛的功效。

  2.血海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方法:手指指腹轻轻揉按血海,力度适中,以有酸胀感为宜,左右来回交替按摩。

  功效:血海也是管理女性月经的重要穴位,适当按摩或艾灸可舒缓小腹部冷痛、坠胀等不适。

  3.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方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揉足三里穴,以酸胀为度。宫寒痛经可用艾条悬灸。

  功效:补益气血、暖宫调经止痛,特别适合气血不足的体弱女性。

  4.三阴交

  位置:该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方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揉穴位,以酸胀为度。

  功效:三阴交也称“妇科三阴交”,对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或过少,经前综合征和更年期综合征等有较好疗效。

    内分泌失调——“气血通”

    广州仁爱医院中医老专家经40余年潜心研究,研究出气血通调经123号方,针对月经紊乱、月经量多、闭经三种月经不调情况,秘方“黄金搭档”有十多味名贵药物,具有补益气血、疏肝解郁、补肾健脾、活血化瘀、化痰行气之效,对月经不调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

妇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