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产,并非避孕
药物流产是否真的“无痛、高效、无后遗症”,我们暂且不论,但它毕竟是对妇女身体的人为伤害,这种堕胎广告却称之为“福音”,不知何“福”之有?其实,围绕药物流产的争论早在口服堕胎药诞生之初就产生了。
80年代初,法国医药学家发明了一种名为“RU486”的口服堕胎药,经临床检验,成功率达95%以上。只需吞服几粒药丸,就安全、迅速地完成了流产过程,这几乎是每个实施堕胎女性的愿望。应该说RU486的问世对堕胎术而言是革命性的。随之爆发的一场关于这一“杀人药丸”是否符合人道”的争论,将西方的医学家、伦理学家、法学家纷纷卷了进来,更引起了反堕胎主义者强烈反对。
既然几粒药丸就可以解决问题,性行为不是不再有后顾之忧了吗?其实不然。药物流产只是在不小心怀孕之后的一种补救措施,解决不了避孕的问题。RU486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化学方法使受精卵无法发育,然后坏死、脱落。现在国内只有几家药厂生产此药,其中文名称为“米非司酮”或“息隐”。在服用此药后,还要配合服另外一种药,在2种药的双重作用下,才能将受精卵完全排出体外。
这种药的药效看上去很简单:吞下1粒药,妊娠就立刻中止。实际上其过程并非那么简单,也远不如想象中那么轻松、迅速。首先,身体条件要适应服用此药的要求,而且要在2天~4天里先后服下9片药。从流产之日起要有2个星期的时间随时准备去医院检查,即使确定已经完全流产,1个多星期后还要回到医院复诊。服药后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并不比人工流产手术轻,流产后会有十几天的持续出血,有的人出血时间更长,甚至出现大出血,而对于这个问题至今仍无解决良方。此外,服药后会有许多不良反应,感染则是最大的潜在危险。
药流的并发症
大失血
有时难免流产或不全流产可造成严重大失血,甚至休克。所以应积极处理。各种措施可同时进行。静脉或肌注催产素或垂体后叶素10U。争取给病人输血。在没有血库的条件下,可动员医务人员或其家属献血。确实一时得不到血,也可暂时静脉滴注右旋糖酐。与此同时给予刮宫,在取出胎胚组织后,出血往往停止,即使在有感染存在的情况下也应将大块的胚胎组织取出。随后还应积极创造条件予以输血。
感染
各型流产皆可合并感染,发生在不全流产者较多。感染常发生于用未经严密消毒的器械施行流产手术;器械损伤宫颈;或宫腔原有感染病灶,手术流产或自然流产后可引起感染扩散。此外,流产后(自然或人工流产)不注意卫生、过早性交等均可引起感染。感染性的病原菌常为多种细菌,厌氧及需氧菌混合感染,近年来各家报道以厌氧菌占大多数可达60~80%。
感染可局限于子宫腔内,亦可蔓延至子宫周围,形成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甚至超越生殖器官而形成腹膜炎、败血症。
患者发冷发热、腹痛、阴道流血,有时有恶臭分泌物,子宫及附件压痛,子宫复旧不好,白细胞增多等炎症表现。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可做血、宫颈或宫腔分泌物涂片、培养(需氧菌及厌氧菌)。B超检查子宫腔有无组织残留。
专家如此忠告
预后问题尚无法得知,研究者提醒该药有可能破坏免疫系统;而国内妇产科医生则忠告,药物流产妇科病并发率达70%。如果将手术流产与药物流产作一番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两者在对身体造成的伤害、痛苦和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以及将面临的风险几乎是相同的。而在我国药物流产费用要比外科手术费贵3倍~5倍。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怀孕后愿意选择这种方法流产的女性已经占了一半。来自医院的数据表明接受过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的孕妇比例是1∶3,而且前者的比例还在增加。“维护自尊和隐私权”和“可以不请假休息”是众多女性选择药物流产的主要理由。另外,对某些人来说,接受外科手术完全是被动的,而服药则是主动掌握自己命运的一种方法。但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千万不可忽视医生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