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引起的肾结石占所有结石的1%—2%。药物性结石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药物本身溶解度比较低,在尿液中排泄的浓度有比较高的药物。这些药物成分的本身就是肾结石的成分,包括铵苯蝶啶、治疗HIV感染的药物(如indinavir)等。另一类为能够诱发肾结石形成的药物,这一类药物受药物代谢的影响而形成其他成分的结石。如治疗溃疡病时大量引用牛奶及服用碱性药物时,引起高血钙和尿液呈碱性,钙盐沉积在肾的集合管内,可继发肾结石的形成,这就是所谓的乳碱综合症。服用硅酸镁可以导致硅酸盐结石形成;磺胺类药物的酰化物由肾脏排泄,前者在酸性尿液中的溶解度很低,可以析出结晶而形成结石。治疗青光眼的药物乙酰唑胺能够干扰尿液在近曲小管内的酸化,使尿液过度碱化,容易诱发磷酸钙结石的形成。大量服用维生素D、维生素C和皮质激素等亦可发生尿路结石。1,25—(OH)2—Vitd3主要作用于肠黏膜,促进小肠黏膜钙结合蛋白的合成,使肠钙吸收增加。过的肠钙吸收是高尿该的原因之一。因而,大量摄入维生素D有形成含钙尿路结石的危险。一般来说,鱼、肝、蛋及奶油中的维生素D无含量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