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心肌缺血是有很高发病率的,且症状复杂多样,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常见的有:胸闷、憋气、胸痛、心悸等,甚至会困扰正常生活和工作。心肌缺血的危害是很大的,对于治疗更不能掉以轻心,要越早越好。了解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有哪些,对有针对性的做好防治措施是有帮助的。
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是有很多的,要正确区分,才能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争取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有哪些呢,常见的有:
1、高血压:高血压引起心肌缺血的几率是很大的,是诱发心肌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0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冠心病病人中60%~70%患有高血压。动脉压增高时的切应力和侧壁压力改变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同时血压升高促使血浆脂质渗入血管内膜细胞,因此引起血小板聚积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2、高脂血症:引发心肌缺血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就是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6.7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42mmol/L)者较正常者(总胆固醇<5.2mmol/L)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5倍。近年的研究表明,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对冠心病有保护作用,其值降低者易患冠心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之比<0.15,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价值的预报指标。最近的研究发现,血清α-脂蛋白[Lp(α)]浓度升高(>0.3g/L)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3、糖尿病:引起心肌缺血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几率是很高的,比冠心病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倍;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男性患者高3倍,且易发生心力衰竭、卒中和死亡。高血糖时,血中糖基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使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途径的降解代谢受抑制;同时血管内膜在高血糖的作用下,也会产生损害,与此同时,糖尿病常常伴随有脂质代谢异常,因而导致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几率加大。
4、人体过于肥胖,或者是在运动量过少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会带来心肌缺血。①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110)。②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 2。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24者称肥胖症。肥胖虽不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那么重要,但肥胖可通过促进这三项因素的发生发展而间接影响冠心病。运动能调节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使已患冠心病患者其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运动量少易致肥胖。为减少心肌缺血出现的几率,一定要对肥胖症的治疗提高警惕,与此同时要适当的增加运动量。
以上介绍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有哪些,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很多,能提早有针对性的做好预防工作,防止病情反复或加重。心肌缺血的危害是很严重的,会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一定要引起重视,提早到专科医院诊断治疗,且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对症治疗,争取更快更好的治疗,早日摆脱疾病的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