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流产的发病机制和注意细节

2011-5-13 11:16

我要咨询 我要预约

  除此之外,还有40%左右的习惯性流产原因不明,其中免疫学因素是目前认为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胎儿-胎盘单位含有来自父母双方的遗传基因,对母体来说它是一个半同种移植片。“胎儿同种移植”的成功即妊娠的成功,必须依赖阻止有害的母体免疫反应。

  药流病因及发病机制

  引起习惯性流产的原因比较复杂,而且常为多种因素共同所致。目前比较明确的病因有:1、遗传因素:约占习惯性流产的4.5%-25%,如胚胎染色体的异常,流产多发生在妊娠8周以内。2、内分泌因素:约占13%-20%,如卵巢黄体功能不全,亦早期流产的常见原因。3、生殖器官异常:约占12%-15%,如子宫发育不良,宫颈内口功能不全症等,多引起晚期流产。4、感染因素:占2%,如病毒或细菌感染,一方面可导致胚胎的发育异常,另一方面可引起生殖器官的炎症,不利于孕卵着床。

  除此之外,还有40%左右的习惯性流产原因不明,其中免疫学因素是目前认为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胎儿-胎盘单位含有来自父母双方的遗传基因,对母体来说它是一个半同种移植片。“胎儿同种移植”的成功即妊娠的成功,必须依赖阻止有害的母体免疫反应。同种异体的胎儿-胎盘单位不被排斥的机制目前认为主要有:1、母体对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MHC),滋养层(TLX)及丈夫B淋巴细胞等产生封闭抗体,阻止致敏T细胞对胚胎的攻击;2、母-胎接触面的封闭因素:如封闭抗体及封闭因子;蜕膜细胞的免疫抑制;来自子宫的淋巴结免疫抑制;滋养层细胞抗原部位被遮盖等;3、母体内的各种免疫抑制因子的作用:如孕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碱性磷酸酶,早孕因子,甲胎蛋白及淋巴因子等;4、胎儿的封闭因素;5、当以上的某个环节出现异常时,滋养层或胚胎受到免疫攻击,导致胚胎的死亡,妊娠的终止。因此按照免疫学的观点,流产也是一种免疫排斥反应,是同种移植物失败的结果。关于习惯性流产的免疫学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搞清,现将几种有说服力的观点简述如下:

  一)夫妇HLA相容性高

  在人类白细胞、血小板,脏器组织的细胞膜表面有同种异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s,HLA)。它是一类糖蛋白,以整合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淋巴细胞,血小板及精子的质膜上。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或HLA复合体是估计有1000个基因的基因群,仅次于第六对染色体上,共有4个主要位点A,B,C,D//DR,这些位点编码特殊的细胞表面糖蛋白:即HLA抗原,它可刺激机体产生HLA抗体。实验研究显示,HLA抗体特别是D/DR抗体具有抑制夫妇间淋巴细胞反应(MLR)的特性,它可封闭淋巴细胞反应,保护胎儿免受母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因此被认为是维持妊娠所必需的封闭因子。当妇女在遗传学上与其丈夫是纯合子时,与丈夫共有HLA抗原,特别是D/DR抗原系的相似性高,则不能刺激母体产生维持妊娠所需要的抗体。因缺乏这类抗体的调节作用,母体免疫系统容易对胎儿产生免疫学攻击,把胎儿作为异物排斥而造成流产。大量证据表明习惯性流产的夫妇具有共同HLA抗原的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并发现与习惯性流产的抗原主要表现在HLA-D伞点上。配偶间D/DR抗原的相容性越高,习惯性流产的发生率也越大。另外也有研究发现当夫妇高度共有HLA-A,HLA-B位点时,习惯性流产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一般注意事项

  ●服药者必须是停经45天之内的受孕者,年龄在34岁以下;

  ●身体状况良好,无禁忌证。所谓禁忌证包括:曾患、正患较重的全身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过敏体质,心脏病、高血压、贫血、哮喘、青光眼、妊娠期皮肤瘙痒等,及怀疑宫外孕、长期大量服药、每日吸烟10支以上、嗜酒等;

  ●服药前做B超检查,确认是宫内孕;

  ●流产后至少休息3天~5天;

  ●严格遵守医嘱,按时复诊;

  ●不能连续服药;

  ●选择就诊的医院一定要具备急诊条件(可以紧急刮宫、输液和输血);

  ●不能当作常用避孕药物去服用。

  药流后注意事项

  1.组织物排出后需在医院留察1小时。若阴道流血不多可以回家休息。

  2.流产后2周内适当休息,吃富有营养食物,不做重体力劳动。

  3.注意会阴清洁,阴道流血未净时禁盆浴及性生活。

  4.流产后的最初2~3天,阴道流血量一般相当于月经量或略多于月经量,若阴道流血量很多或持续不净要及时就诊。

  5.未见组织物排出者用药后观察2周,期间大、小便时应注意有无组织物排出。每周送尿作妊娠试验检查。

  6.流产后可能很快恢复排卵,应采取避孕措施,以免再次妊娠。

  7.药流后可加服活血化淤中药;

相关文章

妇科专家